315黑猫投诉-新浪旗下消费者服务平台 广东站

被印满“看片网站”,共享单车变成小“黄车”?

新京报2025.05.08 10:14

北京街头的共享单车算是被低俗小广告盯上了,从此前的粘贴纸质广告“升级”成盖戳与喷涂式,更加难处理。连日来,新京报记者走访了北京的多处商圈、学校、地铁站、居民区周边数十个共享单车集中停放区,发现成人服务、涉黄网址、代开发票等违法小广告泛滥,很多共享单车都患上了“牛皮癣”。新京报记者多次尝试扫码、登录“小广告”上的网址,以及链接的微信账号,发现居然真能打开网址链接,随即而来的是自动弹出的网页风险提示,更有账号经营涉及线下涉黄商家。

违法小广告如城市“牛皮癣”,一直是治理难点。而共享单车上的低俗广告,更是随着骑行人蔓延至城市各个角落,并且全是人流量大的地方。

共享单车变成小“黄车”,究竟如何根治?被“黄色牛皮癣”“骚扰”的共享单车,何时才能重现洁净?对此,共享单车企业表示,小广告影响客户体验,对于运维管理来说,增加了清理成本。公安部门则表示将与共享单车企业以及多部门持续开展联合执法,从源头侦查摸排,打击扰序违法行为。

━━━━━

探访

共享单车变成小“黄车”

在地铁14号线九龙山站旁边,就是北京东部人气最旺的合生汇,而离商场不远的共享单车停放点,成为小广告的“重灾区”之一。新京报记者在探访时发现,现场停放的共享单车有百余辆,涉及多个品牌,均被动成为小广告的“代言人”。记者粗略计算,每10辆车当中有近半数被喷涂了小广告,且主要集中在车座位置,最多的一个座椅上,竟然被同时印上了四五个广告,“公积金代办提取”“代开发票”“成人体验馆”“共享女友”“看片网址”五花八门,甚至还有的直接喷涂“北京XX网”,广告词粗俗不堪。

记者随后又来到三里屯商圈附近,这里同样停放着大量的共享单车,很多车座上都被喷涂上了小广告,代开发票、代办公积金、涉黄网址等不一而足。

“每次骑车,我都会挑新的,干净些的,除非实在没车了,否则都会尽量规避这些涉黄的‘广告车’”“很多车都有,没办法”“希望运营方或者有关部门能管管”“有的小广告是那种纸质的,夏天太阳一晒,胶水会粘衣服,挺硌硬的”……对于共享单车被贴小广告这一现象,很多准备扫码开车的市民都很腻味。

此外,记者发现,一些共享单车停放区附近几百米就是学校,而这里的共享单车也未能幸免,违法小广告频频亮相。“这些小广告确实影响很不好,尤其那些‘涉黄’的内容,对于学生群体或者年轻人造成不良影响,也让家长担心。”一位市民表示。

除了上述两个商圈,记者走访地铁站、居住区附近的共享单车集中停放区后发现,客流越大、越热闹的地方,跟车小广告也就越密集。

━━━━━

体验

喷涂小广告清理难度大

对于共享单车上的小广告,不仅让骑行人无奈,更让共享单车运营者头疼。

“都不知道什么时候贴的,特别难清理,得用除胶剂、小铲子处理。以前好多小广告都是贴上去的,现在好多直接喷上去,更难彻底清理干净,得用热水反复擦。”据一位共享单车运维人员介绍,对于车辆贴满小广告,经常有骑行人吐槽,但清洁难度越来越高。

记者走访中发现,一些共享单车座椅有明显划痕,就是清理小广告留下的,有些则能看到浅浅的印迹,显然也是清除后留下的痕迹。

小广告究竟有多难擦?用抹布蘸上洗衣液、肥皂水,记者尝试清理街边一辆共享单车上的喷涂式小广告,反复用力擦拭了好几分钟,效果甚微。

就小广告的问题记者联系三家共享单车企业,企业客服均表示,一般这种情况,需要骑行人提供具体地点,工作人员会进行处理。记者反映此事后两天,接到客服回访电话称,“工作人员已对反映情况进行了处理。”

记者采访相关共享单车企业,对方表示,张贴、喷涂在车筐、车架、车锁、车座等位置的小广告导致车辆外观脏乱,影响企业形象和市民用车体验;同时,对于企业来说,也需投入额外人力物力清理广告,维护车辆状态,增加了企业运营成本。而且多数非法小广告存在诱导、诈骗等情况,有部分广告甚至直接覆盖了共享单车的扫码区,市民如不仔细分辨,则会上当受骗,出现信息泄露及财产损失。

━━━━━

追访

小广告频频出现“成人体验项目”

共享单车上的小广告有何风险?记者随机输入一个涉黄广告网址,手机屏幕自动弹出风险提示,继续进入网站后,页面显示色情视频、直播、游戏、博彩平台入口等。随机选择“免费直播”,页面会弹出新的下载软件的提示,但下载软件后发现色情视频需充值会员观看,全程无须认证登录。

记者随后又登录另外一个网址,手机同样自动弹出风险提示,称该网址涉嫌诈骗等违反国家法律规定的内容,可能会散布违法信息或通过虚假宣传欺骗消费者。

除了常见的涉黄网站广告,记者注意到小广告中有不少写有“成人体验馆”“解压体验馆”字样,并配有二维码。

尝试扫码后,微信会自动跳转至相关联的公众号以及客服微信,二者均宣称可为男性用户提供“全程私密”“无接触式”的硅胶娃娃体验服务。“客服人员”介绍,娃娃服务根据不同功能特点,分为不同价位和时长,消费者选定后支付费用,便可告知具体的服务地点以及进入房门的钥匙密码。多位“客服人员”介绍,在北京有多个服务房间,消费者可根据自己所在的位置就近选择地点。对方宣称“为保护隐私”“服务全程不会与他人接触”。

记者以消费者身份咨询多家“成人体验馆”,询问是否需要身份证登记,表示担心服务项目是否合法,询问场所有无经营执照。对方称“无须登记个人身份信息”,服务为“合法生意”,但均未出示相关营业执照信息。

━━━━━

调查

“成人体验馆”藏身公寓楼宇

在调查过程中记者也看到许多线上平台存在不少“解压体验馆”服务信息的相关推送。按照其页面信息显示,商户通常为24小时营业,服务地点为某公寓,配备沙发、双人床、投影等家居设施,页面也有大量内容暗示商户可提供成人娃娃服务。记者注意到,只有部分“体验馆”商家显示了资质证明,营业执照注册信息多为“个体工商户”,另有部分商家并未提供经营执照。

线上服务平台上,提供资质证明的商户也标注了其具体的服务地址,根据执照信息显示,“体验馆”的注册地多为商业楼宇或公寓。

记者根据线上平台信息,来到了一家注册地位于双井附近的“成人体验馆”。该地点位于商住两用楼宇内,每层有多套公寓房间,包括美甲店、美容店在内的诸多个体商户在此经营。行至“体验馆”注册地门前,该房门大门紧闭,门口被长而厚的门帘盖住,电子猫眼与密码锁“严阵以待”。

线上关于“成人体验馆”的广告不仅想尽办法引人注意,经营者还以高额回报为噱头,招揽加盟商。一位经营者告诉记者,“项目属于风口”,成本低,租房选址只要是在能办经营执照的公寓,房东提供床、淋浴、洗衣机即可,“只要不涉及陪玩,问题就不大”。谈及引流招客的问题,对方表示共享单车上的小广告也只是引流的手段之一,线上公众号、平台短视频、笔记分享等“引流效果更好”。

对于记者询问的风险问题,经营者宣称“均有办法规避”。对方表示,虽然不能接待未成年人,但也不需要看消费者的身份证件,可以直接询问消费者年龄,“只要有聊天记录,就和你无关了”。

调查采访过程中,尽管经营者一再宣称,自己的生意“合法合规”,但记者发现也有个别经营者公然表示可提供“上门服务”,记者进一步询问后,对方便转发相关公众号的链接,称“我不能回复,会封号”。打开公众号链接,其内容显示可为消费者提供“24小时上门按摩服务”,公众号内页均为“美女技师”照片,并标注了其所在的城市地点。

━━━━━

对策

去年北京骑行行业清掉900万张小广告

近日,针对共享单车涉黄广告、“成人体验馆”涉黄服务等问题,北京市公安局某分局治安支队相关民警明确告诉记者,无论是车座喷涂涉黄广告,还是开设“成人体验馆”,都是涉嫌违法的行为。

对于“成人体验馆”项目,民警介绍,此前分局也针对利用硅胶娃娃开设的体验馆进行过打击,“这也是一种涉黄行为,‘合法’‘正规’只是他们的营销话术。实际上很多这样的场所都会提供不正当服务。”民警表示,未来还会安排辖区派出所加强侦查,并联合线上平台,对辖区内的出租屋进行摸排,查明情况、及时打击,也希望热心群众可以提供更多线索。

共享单车上的涉黄小广告,由于广告张贴迅速,共享单车流动性大,一般并没有具体的违法点位,整治处理起来确实存在难度。“它不像张贴在传统地点的小广告,有的嫌疑人传播张贴涉黄小卡片,只要民警在一些固定点位蹲守,就比较容易抓到嫌疑人。”民警告诉记者,打击这类广告,还需要联合共享单车企业,从源头侦查摸排,治理扰序行为,这将是一场持久战。

记者也就此事咨询了共享单车企业,有企业表示,小广告张贴速度快、覆盖范围广,内容涉及房屋出租、贷款、涉黄、办理证件或开发票、代扣驾驶证分数、赌博、医疗广告等。对于企业来说,取证难度较高,而清理小广告治标却难治本。

共享单车企业经过线下调查发现,张贴者多为受雇的老弱或残障人士,且他们多趁夜间或人流密集时出手。对于企业来说,监控难覆盖,即便发现也很难及时抓住。据统计,仅2024年,北京市骑行全行业就清理了小广告900万张。

尽管难清理,但共享单车企业还是采取了一些针对性措施。比如专门组建运维团队负责小广告清理工作,配备专用的小铲子、除胶剂等工具,安排专人每天进行多轮巡查,形成日常工作机制,确保共享单车小广告能尽量得到及时处理。同时,也在研发推动车辆涂层升级迭代,更新车型,在车辆车身使用新型防粘贴涂层,降低小广告的附着性,便于后续清理。

企业在提醒市民增强反诈意识的同时,也呼吁有关部门组织并号召市民通过拍照举报、“随手清”等方式参与到非法小广告的治理工作中。

━━━━━

律师

张贴涉黄广告面临罚款和拘留

张贴涉黄广告可能涉及何种违法?城市中的“解压体验馆”“成人体验馆”的性质该如何判定?作为消费者和市民,又有哪些需要注意警示的风险?针对以上问题,记者也咨询了专业律师。

北京市惠诚律师事务所高级合伙人、中国法学会律师法学研究会常务理事吴锋告诉记者,共享单车上的涉黄广告可能触犯刑法构成传播淫秽物品罪(含黄色链接、性暗示二维码等),同时未经许可张贴广告违反《北京市市容环境卫生条例》,可处以罚款,若广告涉及无资质经营还可能违法;线上平台若未审核广告内容需承担法律责任。此外,擅自散发涉黄广告可处罚款,也会面临行政拘留。另一方面,损害共享单车企业权益需承担赔偿责任,涉及诈骗或将构成诈骗罪或非法经营罪。

针对“解压体验馆”存在未取得合法执照或超范围经营及虚假宣传问题,吴锋表示,若经营机构不核实消费者年龄,则违反未成年人保护法,若提供“一对一陪侍”或线上招嫖引流,可能构成组织卖淫罪或协助卖淫。

吴锋进一步表示,虽然单纯提供硅胶娃娃服务不直接构成卖淫,但存在“角色扮演”等暗示性服务,可能被认定为“变相卖淫”;若通过线上组织多人提供“服务”,即使无直接性接触仍可能被追究刑事责任。

吴锋提醒,喷涂在共享单车上的小广告存在安全风险,比如可能会因进入相关场所被误认为参与嫖娼面临拘留,同时,扫码注册易导致个人信息泄露,还可能因设备卫生不达标感染疾病或遭遇“会员费”“保证金”等诈骗造成财产损失。吴锋认为,治理共享单车上的涉黄广告,需从法律监管、技术治理、平台责任和公众监督多方面入手,共同营造良好的社会环境。

《文明诚信投诉公约》

我要投诉

24小时有效投诉21030

累计有效投诉25888378

黑猫投诉
黑猫投诉
官方邮箱:heimaotousu@vip.sina.com

合作机构

中国标准化研究院
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缺陷产品召回技术中心
全国消费品缺陷线索检测协作网
APP风险检测
新浪人民调解委员会
中国质量万里行促进会
金盾
新京报智库

合作媒体

新华社 人民网 央视新闻 央视财经 工人日报 法治日报 中国消费者报 消费日报 证券日报 中国交通广播
央广网经济之声天天315 财经网 中国商网 华夏时报 经济观察报 中国经营报 中国网财经 中国科技投资 中国食品报 中国质量新闻网
中国质量报告 新京报 北青网 千龙网 新闻晨报 新快网 鲁网 山东商报 泰山财经 齐鲁晚报
钱江晚报 燕赵都市报 潇湘晨报 金陵晚报 安徽商报 陕西日报 中国城市新闻网 今日女报 消费者报道 差评

合作律所

  • 北京浩云律师事务所
  • 北京京师律师事务所
  • 北京中闻律师事务所
  • 北京道可特律师事务所
  • 岳成律师事务所
  • 广东保典律师事务所
  • 泽普律师事务所
  • 北京亿中律师事务所